备注:已完结
类型:动作
导演:衣笠贞之助
语言:日语
年代:未知
简介:导演:衣笠贞之编剧:菊池宽/永田雅一/衣笠贞之助主演:长谷川一夫/京町子类型:剧情/爱情/历史制片国家/地区:日本语言:日语上映日期:1953片长:86分钟又名:Jigokumon/GateofHellIMDb链接:tt0045935地狱门的剧情简介······ 平清盛离开都城前往严岛,一离开都城便发生了平康之战,一夜间,清盛的所有住所都遭到了反清盛派的袭击。平康乘机救出了众人。远藤武士盛远将渡边渡妻子加娑平发的送到了哥哥盛忠的公馆。盛远深受加娑的美貌所吸引。首都终于被反清派所占领,清盛派的大臣也下了法性寺的山门地牢,在这种情况下,盛远急速来到严岛,报告了清盛。清盛率军反攻一举平息了暴乱。再次见到加娑的盛远更难忘旧情。论功行赏时他希望得到加娑,遭到清盛的讥笑。原来加娑是清盛侍从渡边渡的妻子。发了疯的盛远,对加娑和婶母进行威胁。加娑深知如不顺从,丈夫渡边渡将会有生命危险,于是假意让盛远去杀自己的丈夫,而自己却假扮成渡,结果被盛远所杀。几天后,盛远剃光了头,穿着僧衣,离家出走…… 地狱门电影网友评论:在上世纪50年代,电影正是迅猛发展的阶段。形式各异的佳作层出不穷。从电影的内涵、选角、编排等方面,人们的思维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当然也有和现代电影一样的通病,仿造各种经典桥段的大有人在。一部片子想让人有看下去的欲望,总有其特别之处。而此片,首先是片名《地狱门》,就让人有一探究竟的想法。开篇又有历史背景,总认为日本人是个很奇怪的民族,精神压抑恪守规则,有的地方又肆无忌惮。所以此片也就有了吸引人看的地方。当然每个人看片也充分体现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态度。抱着想了解一下日本的态度,看看此片也许能看出点什么。故事很有深度,但是电影整体广度不够,这是大多数日本经典电影的明显特征。为什么说故事很有深度?因为日本电影擅长挖掘人性。为什么说电影整体广度不够?因为选材太过小众,缺乏群体共性,共鸣,喜爱和认同感。因而日本电影似乎总是很难令其成为一种跨越时代而存在的经典电影,比如超越我们所熟知的欧洲或者美国的经典作品。是受众使然,内容使然,但是日本导演并不弱于欧洲或者美国的著名导演。影像90分剧本90分表演90分导演90分创新90分打分90分内容系数0.8得分72分影片色彩极度艳丽,具有那时期日本电影鲜明的能剧舞台风格。“地狱门”代指因欲望而带来生命意义的坍塌。因此最终盛远错手杀掉自己心爱的人妻,实际是作为武士的尊严荣誉和作为男人的儿女情欲的全盘皆输。反而片中象征东方文明伦理纲常的女主袈裟,却以一种烈女的献身方式,完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女性精神觉醒。前后两次替身所带来的结果,恰恰就是人性欲望两年所带来的宿命。构图细腻工整,服化道华丽,画面具有十足的东方韵味,很有舞台质感。政治的替身,替夫而死的替身,小武士阶级的女人在当时不仅是政治的牺牲品,也是强大的妇道伦常的替身,是男人争夺的玩物罢了。故事单薄,地狱门隐喻,盲者确知时间,有眼却不能辩目的对欲望蒙蔽双眼的讽刺,和同期的黑泽明等人感觉还是不能比啊,不懂为何能拿得金棕榈。#摄影真的美爆了!颜色艳丽到京町子的脚是鲜红色的。。。我还以为是穿了丝袜,后来才确定是光脚orz地狱门的格局从大到小,大到争夺皇权,小到争夺女人。男人间的斗争,其中的牺牲品却都是女人。对地狱门的惊鸿一瞥真是惊艳到清晰记住两个小时,那颜色与女主角相联系,符号意义指向非常明显。1.以袈裟舍身替死始,又以袈裟舍身替死终,袈裟注定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2.盛远舍亲取义,偏偏迷恋人妻,人不坏,是误入歧途;3.如果不是盛远的安排催化,不至于悲剧;4.袈裟之夫渡大人养性清心单纯,出尘之人;5.是为日本第1部彩色片,点赞。明艳的色彩,非常强的舞台感,美术、服装醒目。第一部彩色日片,老派的演员总是有股劲儿,几场戏的调度挺有水平。京町子蛮好。至于故事,被欲望灼烧的人啊,终要有人牺牲方才能化解嗔痴渡人迷障,相当日本化的思维了。现代角度来看,应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吧。前20分钟为止#这胶片的色彩,配合上这服装设计,绝了。另外,构图常常与建筑成45度角,明显是源自绘画的视点习惯,不过动起来之后总感觉怪怪的。如果要更极致,倒是有不少近景可以摒弃,因为它们的距离感并不恰当。可惜的是,我对故事没什么兴趣。很早以来,我就只爱一个男人。而这惟一的男人,今夜却要来杀我。在我看来,这灯台的光,也显得晶光耀眼。更不消说,我是被情人折磨致死的呢。……袈裟吹灭了灯台的火,不大会儿,黑暗中隐约听到撬开板窗的声音。与此同时,一线淡淡的月光泄了进来。色彩是最大看点,因为它的场景(夜景/室内戏/大场面追逐+打光)更适合用色彩表意,但使用难度比木下惠介的「卡门归乡」小,而同题材沟口八成会拍的更好。而且故事推进的太磨叽了。拿金棕榈,感觉还是“对的时间出现在对的地点”。上层贵族在争情欲下层百姓在地狱门袈裟所代表的是幕府时期被物化了的女性对男权中心主义只是点到为止也并未进行批驳还是伊藤大辅式的剑戟片结尾以渡人渡己的方式潦草收尾在如今看来也只有色彩取胜各个层面尚且还达不到金棕榈的要求影片有一个平治之乱的背景,一人得道,不见升天,缘美人乃有夫之妇,伸腿插入的第三者,难免闲言碎语,况且夫妻间爱意和睦。素来强求非善策,但偏有冒失淫才不懂爱,一厢情愿,到头来毁了人家幸福,断了自家前途,爱终究不简单!
备注:已完结
类型:喜剧
主演:PaulHubschmid PaulaRaymond CecilKel
导演:EugèneLourié
语言:英语 法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PaulHubschmid/PaulaRaymond/CecilKellaway/KennethTobey/DonaldWood导演:EugèneLourié语言:英语/法语地区:美国编剧:RayBradbury/FredFreiberger类型:科幻/恐怖上映时间:1953-06-13 别名:MonsterfromBeneaththeSea用户标签:科幻,美国,经典,美国电影,电影,1950s,1950,1953片长:80分钟imdb编号:tt0045546一场在极圈进行的原子弹爆炸实验,释放了冰层中沈睡一亿四千年的恐龙,这只恐龙跑到纽约市大肆侵略,造成巨大恐慌。原子怪兽电影网友评论:这部作品是日本《哥斯拉》系列的启蒙之作!而后98美版的《哥斯拉》再次回归原作,致敬《原子怪兽》!有人觉得98版的不好看,其实还是没了解哥斯拉的真正来源~没有这个怪兽就没有哥斯拉的诞生!哥斯拉是在剧情的来龙去脉上承接了这部影片的创意并发扬光大!哥斯拉的正宗前身,看看他俩的相同点:同样是给人类弄醒,同样都是两栖类,同样最后都给人类给弄死了,少数几个不同点就是一个走一个爬一个吃人一个不吃一个能喷热线一个不能喷一个有背鳍一个没有罢了50年代著名怪兽电影之一,怪兽电影哥斯拉的鼻祖,电影后半部分怪兽出场次数比较多,特别是怪兽大闹城市街头和结局大闹游乐园的情节看的比较过瘾。。我连第一版《哥斯拉》和第一版《金刚》都能忍受,那么这部就只是小CASE啦...最后那场过山车的戏太棒了..相较于《金刚》,其实对圆谷英二创作《哥斯拉》影响更大的是这部这些怪物都千里迢迢来纽约闹事儿老纽约人真是啥都见过了经典,后来在1998年重新翻拍,改名为《酷斯拉》其实拍的挺不错的,就是怪兽的出场时间太少了。50年代科幻,社会环境影响潮流作品。只能评论哈哈哈。哥斯拉的原点太棒了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导演:亨利·哈撒韦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玛丽莲·梦露/约瑟夫·科顿/简·皮特导演:亨利·哈撒韦语言:英语地区:美国编剧:查尔斯·布拉克特/沃尔特·瑞奇类型:剧情/惊悚/黑色电影上映时间:1953-01-21 别名:尼加拉瀑布之恋用户标签:美国,玛丽莲·梦露,美国电影,1950s,MarilynMonroe,犯罪,1953,黑色电影片长:92分钟imdb编号:tt0046126剧情描述一名红杏出墙的太太与情夫合谋,在大瀑布旅行时谋杀亲夫,不料事机不密,丈夫反过来先发制人对付妻子。约瑟夫·考登与琼·彼得斯饰演各怀鬼胎的夫妻,而身材性感的玛丽莲·梦露则首次在本片中饰演重要配角,没想到她的挑逗魅力与大瀑布的冲击力反而吸引了大部分观众的目光。飞瀑怒潮电影网友评论:故事与拍法上的气氛营造颇有希区柯克的元素,估计老希来拍差异也不会太大。此片最大的特色倒是在于大部分段落都是实景拍摄,这在早期特艺彩色片里殊为难得,且实际效果也很不错,大量的实地近景把尼亚加拉大瀑布拍的非常壮阔,作为风景宣传片也是相当饱眼福的,在始终弥漫的瀑布音效下,夜景与旅馆内景的空间延伸感也很做的很好,音乐钟楼谋杀梦露一场的机位与色彩设计的风格效果也很强烈。梦露可以说就是为彩色电影而生的明星,她与特艺彩色可以说是互相成就了对方的传奇,怪不得能启发沃霍尔经典的梦露符号复制的色彩变换法。而从这部她担纲主演的最早期作品就可以感受到她其实并不是没有表演潜力,而是其性感的外表过于耀眼,以至于制片方为了优先考虑高额商业利润而总是要尽量榨取她的形象价值,连洗澡也要红唇,压缩了可以让她发挥表演的情节内容。梦露的成名作,虽然一直感觉梦露在电影中是真的在“演戏”,但这一部却是比较自然的表现出一副心机婊的样子,第一次作为主角的梦露的确有点令人惊艳,搔首弄姿不多,却也散发着魅惑,科顿少有的彩色电影也是很难得,其中路口堵梦露那段演的有点痞帅痞帅的,不过整体剧情乏味,看似有希胖的味道,实则只是简单的推进剧情,无功无过好看!但有點可惜,JeanPeters夫婦跟主軸(夢露+Cotten)的張力沒出來,夢露無疑非常搶眼,以致少了她的末段儘管仍走在結構內卻光芒銳減。河流,喪鐘,必然的死亡。作為少數彩色黑色電影,除了突顯夢露的身材曲線,是否真有起到很大作用?百葉窗的幾場戲仍是黑白黑色電影的基模嘛。典型的希区柯克式惊悚片,有完美谋杀,有结尾的大场景景点,可惜HenryHathaway毕竟不是Hitchcock,前半段的悬疑和铺垫都恰到好处,到了后半段又落入了警匪片的俗套中。JosephCotten倒真是很适合扮演这样的闷骚型杯具人物,谋杀梦露段落很赞!情节并不能说很吸引人吧,加上又比较分散,放在当年来说其实也不算出色......比情节更有吸引力的是梦露,这个角色似乎不同于她最著名的那些银幕形象,而比梦露更抢眼的则是故事的背景地——美丽的尼亚加拉大瀑布。接近结尾在大瀑布上的一场戏相当惊险。还是有哈撒韦的风格,情节虽然没有太多悬念,但是后半部分紧张感一直伴随。看的时候就觉得剧本写的不简单,细节处理很棒,一查果然编剧CharlesBrackett来头也不小,都是给比利怀尔德跟刘别谦写剧本的????????????合格的filmnoir,虽然电影世界已经变成彩色的了。正是科技令电影变成彩色,我才能第一次看到活的科顿先生(虽然已经苍老了的)真实的面容,那蓝眼睛,那落魄也仍然很帅的样子TT梦露真美。第二女主有点像第三人里合作的阿莉达瓦莉。一个漂亮的剧本,把奔涌的尼加拉瓜瀑布比喻为失控的挫败婚姻,实在恰当。而通过两对夫妻的对比更凸显了这个主题。梦露头一次扮演了蛇蝎美人,出场虽不算多,镜头少到甚至不及女二号,然而每次出场都惊艳无比。PS尼加拉瓜瀑布真美~印象里小时候电视上放过,应该是没看懂。故事不错,梦露其实很适合这种“非自觉”型的蛇蝎美人,可惜制片厂没给过她什么类似的角色。另外,看到尼亚加拉大瀑布,就想起去加拿大的照片都找不回来了,很残念,也想再去看一次。梦露在荧幕上唯一一次死亡,这角色美得咄咄逼人几乎不像她,但这样花容失色、丑态败露的femmefatale又意外得适合她。Cotten与她的追逐、谋杀拍得较好,飞瀑的背景能够结合得更有趣,尽管结尾设计得已不错这部电影不知道什么地方让人觉得有点别扭,感觉不太协调,或许梦露在人们的眼里并不像是蛇蝎美女吧,她总是让人觉得应该是那种天真单纯脆弱的傻姑娘,在这个片子里梦露走路的样子那个腔调到有点像伊丽莎白.泰勒了。犯案的交代过早,丧失了悬念和紧张感。丈夫的塑造比较头轻脚重,在得知妻子红杏出墙前,他的狂怒仅仅由精神病院来一笔带过。而后犯罪的行为中又呈现出丰富复杂的情感。梦露演得还不错。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笠智众 原节子 杉村春子 东山千荣子 山村聪 香川京子
导演:小津安二郎
语言:日语
年代:未知
简介:儿女们都大了,各自成家。父亲周吉(笠智众饰)和老伴(东山千荣子饰)要去东京看望他们,老两口带着愉快心情上路。可另一边,还没等他们到大儿子家,孙子就因为爷爷奶奶到来腾地方哭闹不停。老人开始觉得尴尬,大儿子幸一(山村聪饰)在东京当医生,二女儿繁(杉村春子饰)在东京开美容店,二儿媳纪子(原节子饰),小女儿京子(香川京子饰)外,大阪还有三子敬三。 东京让老人陌生,在儿女家也好不到哪去。大儿子工作繁忙,没时间带他们出去玩。搬到女儿家,依旧每日困守且有矛盾。老两口渐渐也明白儿女们的处境,他们在东京的老友也过得不好。只有守寡的儿媳纪子对老人很是孝顺。之后老人踏上回家的路,前后不过十天…
备注:已完结
类型:恐怖
主演:文森特·普莱斯 弗兰克·洛夫乔伊 菲莉丝·柯克 卡罗琳·琼斯 保罗·皮
导演:安德烈·德·托特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杰罗德·亨利教授(文森特·普莱斯 Vincent Price饰)是一名醉心艺术的雕刻艺术家,他的每件蜡像雕塑都栩栩如生。他一直潜心钻研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形象,尤其钟爱法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然而他的生意合作伙伴马修·伯克(罗伊·罗伯茨 Roy Roberts饰)却因为杰罗德经营蜡像院收益不佳而大为不满。为了更快的收取钱财,丧心病狂的马修烧毁了整座蜡像馆,包括所有杰罗德视如珍宝的蜡像雕塑。火灾之后,杰罗德葬身火海,神秘地失踪了,而马修则如愿得到了大笔保险金。 18个月后,杰罗德竟然奇迹般地“复活”了。不仅如此,杰罗德还举办了一次全新的艺术展览,一场以死亡暴力为题,令人毛骨悚然的血腥之展。苏·艾伦(菲莉丝·柯克 Phyllis Kirk饰)本是一名普通的美丽女孩,刚刚成为杰罗德的新任助理。可随着她的好友离奇被杀之后,苏的生活开始变得危险而不安。..
备注:已完结
类型:喜剧
主演:BobFosse
语言:英语 法语 意大利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BobFoss导演:乔治薛尼(GeorgeSidney(II))语言: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地区:美国编剧:BellaSpewack/多萝西·金斯利/SamSpewack类型:喜剧/爱情/歌舞上映时间:1953-11-26 别名:用户标签:音乐剧,美国,歌舞,爱情,歌舞片,1953,美国电影,电影片长:109分钟imdb编号:tt0045963第26届奥斯卡金像奖歌舞片最佳配乐(提名)SaulChaplin / 安德列·普列文刁蛮公主电影网友评论:剧情来说还是编的蛮巧妙的,既演绎了一出音乐剧版的驯悍记又上演了一出现代驯悍记,安.米勒在茶几上跳的一段舞非常的高难度毕竟空间非常的小,一定是排练了很多次,才达到这个效果。肖申克中老布的扮演者詹姆斯.惠特摩在本片中扮演一个滑稽的黑帮角色还又唱又跳。PS这部音乐剧9月28日起将在上海公演安·米勒为数不多既具戏份又易于搜寻的作品,可惜她的星途并不畅坦,早被世人所遗忘。片中的她恰好三十岁,尤值花样,热情奔放,俏丽迷人,足可将女一号压倒。《驯悍记》戏里,“有个性”的凯瑟琳娜绝对不如“没个性”的比恩卡那般讨喜;戏外,凯瑟琳·格雷森也不如安·米勒那般抢眼。郁闷的女一号……改编自百老汇歌舞喜剧版的莎翁名剧《驯悍记》,以舞台剧演出的幕后情景,呼应台上/幕后皆为“驯悍”。以闹剧的形式呈现,充满欢乐的气氛与爆笑的场面,但有些玩笑太过火。原为3D电影,且导演乔治.西德尼成功利用门窗等具有层次的背景制造出景深和立体的效果。歌舞极佳,尤其是安.米勒的舞蹈部分。安米勒身为女二,扮演一个有点水性杨花但又心甘情愿为赌徒男友买单的nightclub演员,向导演卖萌上位成功后在bianca里演女二(还是女二……)。整个人能歌善舞热情似火光芒四射,直接把剧中一众男女老幼比下去了,今天看简直是个女神。8.0/10。50年代标准的娱乐性歌舞片,就这样不断的又唱又跳、插科打浑,观众看着都闹腾。戏里戏外都一样!整部电影(或着说戏中戏)就是对莎翁《驯悍记》的一次重新演绎。PS:希望以后有幸能以3D效果的形式重温一遍。整体感觉不如2002年的伦敦卡司,没有我喜欢的AnotherOp'nin',AnotherShow,但是TooDarnHot明显比2002版好玩,Bill的演员很能跳,但是这个版的Bianca实在是喜欢不起来故事采用了戏中戏的结构,令人眼花缭乱的歌舞片段与戏剧情节结合得天衣无缝,编导很巧妙地把整部《驯悍记》搬进了音乐剧,观众既欣赏了莎翁的《驯悍记》,又观看了一出爱情闹剧,一举两得。影史第一部3D彩色歌舞片。很明显技术运用还很不成熟,但是"There'snobusinesslikeshowbusiness"作为歌舞剧比showboat要精彩得多,舞蹈和歌曲都比showboat精致,内容很可爱,连两个讨债的都在卖萌真是停不下来=V=剧情本身还是弱了点,刚过半就失去兴趣了。但戏里戏外情节结合得很好,歌舞编排也没说的。AnnMiller太讨喜了。肯定算是歌舞片里剧情走心的歌也精致配角表现出彩HowardKeel气场真是压倒性看完才发现有BobFosse为鲍勃·福斯有点惋惜,条件这么好,偏偏不乐意在MGM混.俊俏的样貌,专业的舞蹈功底,完全可能成为一个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