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已完结
类型:喜剧
主演:OlivierSitruk ArnaudGiovanetti
语言:French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OlivierSitruk/ArnaudGiovanett导演:StéphaneClavier语言:French地区:法国/比利时编剧:类型:喜剧/同性上映时间:2004-05-29 别名:3Guys,1Girl,2Weddings用户标签:同志,法国,喜剧,法国电影,2004,homo,gay,爱情片长:imdb编号:tt0413635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ChrisvanTulleken XandvanTulleken
导演:DavidStewart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ChrisvanTulleken/XandvanTulleke导演:DavidStewart语言:英语地区:英国编剧:AidanLaverty类型:纪录片上映时间:2014-01-29 别名:BBCHorizon:SugarvFat用户标签:纪录片,BBC,英国,健康,营养学,食物,2014,Documentary片长:59分钟imdb编号:tt3564506Toanswerthehottestquestioninnutrition,twindoctorsChrisandXandVanTullekengoonmonthlonghigh-fatandhigh-sugardiets.Theeffectsontheirbodiesareshockingandsurprising. Buttheyalsodiscoverthatinthedebateaboutfatandsugar,therealenemymighthavebeenhidinginplainsight.高糖VS高脂肪电影网友评论:看完感觉还是有很practical的知识收获的。单纯的糖和脂肪都不可怕,但是两者混合就是另外一个概念了,尤其是两者比例接近1:1的时候,更加难以抗拒,因此要远离加工食品,因为在自然界,天然的食物中几乎是没有高糖高脂肪如此混合的食物的。想起来,曾经认识的一个在念博士的小伙伴减肥的时候说过,最可怕的就是蛋糕,这玩意儿就是高糖和高脂肪的完美结合,看电影的时候突然想到他,嗯,今天收获的知识和那天听到的内容突然有了跨时空的重合,真正从知道到了明白,感觉很奇妙。话说,以后尽可能不吃外卖,尽可能使用天然食品自己下厨烹饪。大脑需要糖才能有bestperformance;无糖饮食在运动时对身体有害:将脂肪转化为能量来源:酮,但效率很低;一个月后对身体影响-高糖餐-瘦了1kg,0.5kg脂肪,0.5kg肌肉-胆固醇:无变化-胰岛素:制造胰岛素能力上升(短期无碍,长期会有问题)-高脂肪-瘦了3.5kg,1.5kg脂肪,2kg肌肉-胆固醇:无变化-胰岛素:制造胰岛素能力下降,再继续此餐单会导致停止这片名中文吗不应该叫糖脂大战么···害得我找了很久都没找到这个纪录片。。片子观点新颖独特,打破以往认知,并通过两个同卵双胞胎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不过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的结果就是,你如果吃糖就不要摄入脂肪,如果吃脂肪就不要摄入糖。。试问。。日常买的食品哪有可以区分的这么清晰的。。。几乎是一篇research的视频版,litreview,experimentaldesign,methodology都全了,就是samplesize有点小,是twinstudy,而且很博学;premise也不是完全站得住脚……不过做这种research能做成这样已经不容易了。一对双胞胎医生做的对照实验,分别只摄入高糖、高脂,想看糖、脂哪个才是健康杀手。结果发现1.单一饮食结构加上运动会导致肌肉减少,影响健康;2.高脂饮食更导致记忆力下降,还会导致糖尿病;3.糖脂混合的加工食品会使人上瘾;4.inaword,均衡饮食,少吃加工食品,保持运动罪魁祸首就是processedfood面对这种50/50自然界再也找不到的糖脂完美结合产物大脑就是会不断放信号让你吃吃吃主旨其实就是均衡饮食少吃精加工食品多锻炼没什么新奇的不看也罢不过挺敬佩这些科研人员假象了要实践才出真理身体是自己的至少我是肯定不会愿意做这种实验糖与脂肪比例为一比一的食物容易让人上瘾,要戒除此类精加工的食品,例如冰激凌和芝士蛋糕等(糖与奶油/黄油的混合物)。2.短期内大量糖分的摄入可以提高记忆力。3.单摄取糖或者脂肪可以减轻体重,但其中肌肉比例很高,因此要多运动。4.完全不摄取糖分反而容易得糖尿病。总结就是早餐要吃够碳水化合物以支持大脑运转,必须避免吃过多的油脂,然而也不能长期摄入含大量糖分的膳食,更糟糕的是当今社会的工业美食--那些糖脂各占一半的东西虽然诱人可却是肥胖的最大的元凶,比如cheesecake,donut。拍的蛮有趣的,又不长,值得一看。最后的结论是饮食均衡……其次,50/50的糖油比最好吃,这难道不是提供给商家新思路吗哈哈哈!结尾提到很重要的一个点是新潮的食物都不太健康,想了一圈没什么不对,只是人类的营销方式如此之厉害,当聚餐饮食不仅仅是饮食而是一种社交活动时,即使知道不健康也避无可避。又是这对同卵双胞胎医生的自残实验……。碳水化合物(糖类)能提高记忆力、大脑效率;高蛋白饮食使人更有饱腹感,相对于高糖饮食更不容易感到饥饿;饱和脂肪传统上认为的坏处近年争议渐多,但反式脂肪公认有害。实验结果(与预想大相径庭):只吃高脂的体重减了3.5公斤,挺有趣的纪录片,兄弟俩也挺逗,感觉重新回到高三课堂啃起生物第四册稳态章,各种熟悉又模糊的概念撞击,各种英文在脑子中又串回中文联想。事实也和想的一样,单一都无所谓,但对半开的食物危险最大,可正是这些东西才欲罢不能。就是样本容量还欠了点也不清到底前半段sugarvs.fat的对比解释了为什么我饿的时候最想吃的是碳水,虽然同等热量脂肪的饱腹感更强,但没有糖难以维系身体运作;后半段解释为什么目前我最喜爱的食物是圆筒冰淇淋,因为它是sugarfat50/50比例……左右膝盖双双中箭之感。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玛丽昂·歌迪亚
语言:法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玛丽昂·歌迪导演:GuillaumeVincnet语言:法语地区:法国编剧:类型:纪录片上映时间:2014-02-26(法国) 别名:棕熊之国/棕熊之地/LandoftheBears用户标签:纪录片,法国,动物,2014,法国电影,Marion_Cotillard,3D,文艺片长:87分钟imdb编号:tt2705326在堪察加半岛的荒野,这片传奇的土地是野生棕熊的王国,我们讲述的是野生棕熊日常冒险。母熊和她的两个孩子,一个正值青春期的雄性和一位壮年的雄性领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顾虑和问题。母亲必须饲料和保护她的幼崽,而他们想要的却是探索更广阔的世界里,不知道前方的危险。青少年时代的到来,必须在成人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而壮年的雄性领袖必须不断地捍卫自己的地位和发挥他的实力。棕熊王国电影网友评论:偶然翻到高清电影看到的,看的过程中更多在想人类世界,觅食的艰难,要在夏季为冬眠准备,为母则强,孩子长大总会离开父母,交配,鲑鱼的命运,用尽千辛万苦去产卵,等等。绝美的自然风景在人类活动后物竞天择甚至不再。人类世界也有兽性的一面很棒很棒法国人果然文艺纪录片也是如此帧帧美如画BGM也是赞棕熊的吃鲑鱼的画面略血腥不过也无可厚非你难道要凶猛的肉食性动物一直在纪录片里保持很萌很和善的形象吗??这不该成为棕熊王国被诟病的理由棕熊的世界很简单,一切看上去只为冬眠,努力从冬眠中醒来,储备更多以备冬眠。无忧无虑的童年,莽撞叛逆的少年,忧心忡忡又勇敢向前的成年。似曾相识,母子情深。期待从大马哈鱼的角度再来一部。作为一部法国纪录片,我看的版本竟然是英文配音中文字幕。画面自不用说,和其他纪录片相比插曲尤其好听,歌词中文译者的语文水平更值得称赞:驰骋、清冽、参天,这些高级的词我早就说不出来了。算不上特别好的纪录片讲的就是熊是肿么抓鱼吃的故事......太单薄最震撼的是鱼类逆流而上重回出生地产卵的镜头无论食物链上下所有动物有意无意中的意念竟然都是如此强烈非常喜欢这部记录片,画面美好,旁白也不错。?妈妈带着宝宝捕鱼的场面挺壮观,看到新鲜的三文鱼我竟然咽了咽口水。自然界里雌性动物付出的努力和爱真的很多。看的英文字幕大概是跟着英文配音的时间轴所以其实我看了一个夹生肉……居然还给我听懂几句话宝宝表示非常欣慰……bgm好听cry……画面很美,配乐精彩,春夏秋冬,棕熊的欢喜,愤怒,悲伤,遗憾,兴奋,可爱,尽收眼底,拍得真好!喜欢法国拍的纪录片。看起来似古朴抒情的浪漫主义。配乐也好美。音乐课看的,全程做作业睡觉,没想到旁白居然是玛丽昂。大熊好萌一直熊抱捉鱼冬眠原来喜欢吃三文鱼呀比棕熊更让我震撼的是鲑鱼的一生!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EdithBouvierBeale Edith'LittleEdie'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EdithBouvierBeale/Edith'LittleEdie'BouvierBeale/AlbertMaysle导演:AlbertMaysles/DavidMaysles语言:英语地区:美国编剧:类型:纪录片上映时间:2006-09-11 别名:灰色花园的比尔母女用户标签:纪录片,美国,梅索斯兄弟,CC,Maysles,2006,美国电影,Documentary片长:USA:90分钟imdb编号:tt08397391975年经典影片《灰色花园》因讲述了一对古怪母女的生活点滴而大卖,曾风靡一时。影片从午夜场直到百老汇音乐剧。影片制作人追溯剧情,创作了第二部《灰色花园的比尔母女》献给那些不屈不挠的女性,以及原纪录片广大的忠实影迷,是他们让此片成为反美国主流文化的冰山一角。灰色花园中的比尔母女电影网友评论:「Thesunnthemoonnallthethingsgoon.Inspiteofman.Hecrumbles.」「It'lltakealongtimetogetthishouseright.Togetitbacktowhereitwas.Mothersaysitwillnevermakeacomeback.It'sbeencompletelypurged,brainwashed.Howwillitevermakeacomeback?」75年那部聚焦在母女自身和她们的关系,这部则更注重她们和周围的关系,更多表现了他们的朋友甚至和导演的互动,另一方面是关于母女的兴趣,伊迪的是进一步补充了有关游泳、天主教、服装和星座的内容,贝尔夫人的则提及了诗歌。不过精华都在75年那部,这部可看可不看。这部兄弟俩合作的纪录片就是让我觉得他们拍摄的影片作者感很强的原因。很多时候还是能从内容的采选以及剪辑方式感觉到他们的judgment。在Edith母女和David都相繼過世後,Albert重拾1975年的毛帶剪出的一部緬懷紀錄片,回憶的甜蜜蓋過了當年的瘋狂與混亂。想象一下,如果《孤星血泪/远大前程》里的MissHavisham一直没死、Estella一直没嫁人,Pip一直没出现……缅怀DavidMaysles……那个老妪曾有个歌唱的梦想。。。她的女儿也年轻美丽过,70年代她的穿着无论如何突破了时代终于看到这部续作,两个edith看上去更亢奋了,观感也有了点暖意,或许我相信了她们的快乐-05/16/12其实对老Edith更感兴趣,可惜两部片子对她都着墨不多,感觉她始终没能从丈夫的背叛里走出来。终于看到这部续作,两个edith看上去更亢奋了,观感也有了点暖意,或许我相信了她们的快乐这部电影原来是这样。灰色花园里的故事原来都是彩色。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抓住机会。有前作就足够了,不懂这部存在的意义,这对母女的聒噪真是让人想把她们通通掐死,烦人被最后一段打动,冬天的植物灰色的很是杂乱,但比尔母女保留着热爱着这抹独立的灰色。
备注:已完结
类型:喜剧
主演:RaymondeAbecassis YigalAdika Ya'aco
语言:Hebrew 希伯来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RaymondeAbecassis/YigalAdika/Ya'acovAgas导演:YossiMadmoni/DavidOfek语言:Hebrew/希伯来语地区:以色列/Israel编剧:类型:上映时间:2003-03-07 别名:Mangalistim,Ha-用户标签:喜剧,BBQ,IFF,jew,以色列,家庭,欧洲片长:imdb编号:tt0316218TheIdafamilyiscelebratingIsrael’s40thIndependenceday.Aroundthebarbeque,astoryoftwogenerationsunfoldsbeginninginIraqwheretheparentsknewtheirfirstlovesandlosses,andcontinuesinNewYorkwheretheirchildrengetentangledinanawkwardmurderofanIsraelipornactress.StoriesofthefamilymembersintersectandresultinstrangeencountersthatleadbacktotheMediterraneanportcityofAshodwherethefamilyistryingtocometotermswithitspastandcarveitswayintothefuture.AsuspensefulandentertainingfilmwithMaturesubjectmatter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JonThorBirgisson OrriP.Dyrason Geor
语言:英语 Iceland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JonThorBirgisson/OrriP.Dyrason/GeorgHolm/KjartanSveinsso导演:VincentMorisset语言:英语/Icelandic地区:英国/冰島Iceland/加拿大Canada编剧:类型:音乐上映时间:2011-9-3 VeniceFilmFestival 别名:用户标签:冰岛,纪录片,音乐,SigurRós,2011,Live,Sigur_Rós,live片长:74分钟imdb编号:tt2011232来自冰岛的SigurRós,是极其深邃而浪漫的存在。2007年Heima引领我们走进冰岛与世隔绝的缤纷绝美,检视这当代最独特摇滚天团的音乐旅程,而这部2011年威尼斯影展神秘登场的Inni,则以数位与十六厘米摄影机反复翻拍的类低传真黑白成像,献上一次绝无仅有的梦幻现场体验!由MiroirNoir导演VincentMorisset操刀,以乐团2008年于伦敦亚历山大宫的两场表演为主,过去十余年的演出片段为辅,用穿梭于迷失在时间轨迹中的美丽音符,完成同时亲密而浩瀚、温暖而冷冽的动人现场体验,打造SigurRós再一次横跨声音与影像的感官实验。 Inni是偌大舞台中心最私密的部份。它是一种姿态的抽象展现、是美好细节的放大延展,是向SigurRós独特能量的致敬。Inni为我们聆听SigurRós音乐时脑海中浮现的所有美丽画面,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谜之音电影网友评论:《Inni》收录的是SigurRós2008年在伦敦AlexandraPalace举办的两场Live拼接。除了现场实况的15首完整精选曲目,还有3首未出版的新歌。从最初听那张《Hvarf-Heim》到专辑封面很出名的08那张。SigurRós就是我最爱的ambient.他们传递的已不单单是摇滚思想,而是一种超脱肉体的意境感悟。有生之年要看现场镜头感和黑白的色调用的太特么完美了,融合上乐队的演奏和主唱飘渺的仙音,真犹如一场凌厉又阴郁狂暴的梦魇啊,VincentMorisset这家伙绝了,把握到SigurRós的神髓并且把它淋漓尽致的用影像展现了出来,就这一部片子就可以奠定他音乐电影上的大师级的地位了。《Inni》是SigurRós继2007年巡演的纪录片《Heima》后第二部现场电影。《Heima》主要定位于乐队的家乡冰岛,从地理、社会和历史的角度介绍他们的音乐,而《Inni》则完全专注于乐队的演出,与《Heima》万花筒般丰富多元的内容形成了鲜明对比。在线:3/25@UAiSquare9。达明没湿,这个湿了--导演VincentMorisset,黑白影像毛边晕闪如彗星如极光,2008永夜伦敦,访谈片语breaks,杜比影院曲屏,高复原仪式感。SigurRós十几年前沉浸过的游泳池,在这日午后生出一整个宇宙。对sigurros真的很无感--早年看完heima就蛮无感,看完inni更无感了,无感无感无感.但如果你喜欢sigurros,这一部还是挺值得买blu-ray(orevenlimitedspecialedition)的.音乐是喜欢的但实在不喜欢这黑白风然后镜头模糊剪影看不清舞台看不清效果看不清人。看后没有让我觉得“他们的现场好赞一定要去啊”尽管去过joni的现场并且舞美做得漂亮极了更说明这东西的粗糙与空洞…剧场看的真是美!爆!了!全是高中时听过无数遍无数遍的旋律,天不亮赶早自习的那条路,午休时没有人的教室,躲在教学楼顶楼抽烟发呆,一个人在食堂吃饭。。。。TVT只是听音乐,已经激动不已,jonsi的超长且悠扬而又无法停止的声线.听到令人窒息又欲罢不能.非常期待这部视频.sigurros,真正的后摇皇帝!【e6tebu2o#】时光爬过面庞,浸润了高歌的嗓音。还记得当年在一起做音乐的初衷吗?庆幸你们还能在音乐里笑得无邪,玩得像个孩童。38:那一分钟神奇的长音刚过,外面的防空警报正好响起,仿佛一场飙音大赛,别有趣味。60多分钟后睡着了。昨夜大雨磅礴,外面些许冷。比阿姨一声吼,有生之年一定要去次西瓜肉丝的现场啊TT一定飘在空中不着地TT@100yearsOf_choke开源了啦>
备注:已完结
类型:喜剧
主演:BenitoPocino PepeViyuela 多米尼克·皮诺
导演:JavierFesser
语言:西班牙语 加泰罗尼亚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BenitoPocino/PepeViyuela/多米尼克·皮导演:JavierFesser语言:西班牙语/加泰罗尼亚语/英语/法语地区:西班牙编剧:类型:喜剧/动作/冒险上映时间:2003-02-07 别名:用户标签:喜剧,西班牙,搞笑,电影,JavierFesser,癫狂,类别喜剧,动画片长:107分钟/Germany:88分钟imdb编号:tt0314121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EdKoch DavidDinkins CraigStevenWild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EdKoch/DavidDinkins/CraigStevenWilder/CalvinO.ButtsIII/迈克尔·沃伦/KevinRichardso导演:肯·伯恩斯/莎拉·伯恩斯/DavidMcMahon语言:英语地区:美国编剧:肯·伯恩斯/DavidMcMahon/莎拉·伯恩斯类型:纪录片上映时间:2012-05(戛纳电影节) 别名:第五中央公园用户标签:纪录片,美国,犯罪,2012,Documentary,种族,美国电影,法律片长:119分钟imdb编号:tt2380247In1989,fiveblackandLatinoteenagersfromHarlemwerearrestedandlaterconvictedofrapingawhitewomaninNewYorkCity'sCentralPark.Theyspentbetween6and13yearsinprisonbeforeaserialrapistconfessedthathealonehadcommittedthecrime,leadingtotheirconvictionsbeingoverturned.Setagainstabackdropofadecayingcitybesetbyviolenceandracialtension,THECENTRALPARKFIVEtellsthestoryofthathorrificcrime,therushtojudgmentbythepolice,amediaclamoringforsensationalstoriesandanoutragedpublic,andthefivelivesupendedbythismiscarriageofjustice.第56届伦敦电影节最佳纪录片(提名) 第78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纪录片 第84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自由表达奖《中央公园五罪犯电影网友评论》种族主义与舆论导向导致的冤案。无物证的情况下定罪,是这起冤案的最大硬伤,而检控方却可以强力胜诉。虽然说美国是权力分立制,但政治人物对重大案件的审理还是有巨大影响力的,不同的纽约市长对该案的态度截然不同——时代的不同也是其中的因素。一件弥天大错的酿成总是各方面原因综合的结果,影片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一件超集冤案到最后翻案的十几年历程,更是对美国社会根深蒂固的种族分歧现象的叹息。哎,翻案了又怎样,监狱中经历的时间,是永远找不回的。2012/12/20看完太多想法了:1.以暴制暴,本身也是一种仇恨。2.囚徒困境是考验价值观的终极难题。3.不敢认错是比犯错更错的事情。我很想给五分,但是又觉得是不是这个故事本身太有冲击力了。非常推荐这部纪录片。对1989年中央公园一白人女性强暴虐待案的真相追寻——对纽约七八年代社会失序的历史、激化的种族问题,和政治中的个人利益的展现,远远超过了为误判翻案的范畴。表面上看起来是一起简单的程序正义案件,但背后却藏着半个世纪的种族隔离与仇恨,大都市的萧条与堕落。每当政客失职,民怨无法平息时,就总会有替罪羊被牺牲。片子不仅仅满足于探案和洗冤的快感(虽然KenBurns几乎就是好故事的代名词),更重于暗示种族和司法等重要问题仍然无解并将缠绕这个社会。暴力,法制,种族,媒体,青春,一个也没说清-01/26/13@RegentSquareTheater想想这只是冰山一角,多少没有被发现的误判。种族歧视还是普遍存在是否有这样一个词叫做“硬纪录片”程序正义性的脆弱。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拉布拉多
导演:BarnyRevill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拉布拉导演:BarnyRevill语言:英语地区:英国编剧:类型:纪录片上映时间:2013-01-31(英国) 别名:狗狗密语(港)/萌犬秘闻用户标签:纪录片,英国,狗,动物,2013,狗狗,BBC,Documentary片长:46分钟imdb编号:tt2845514聪明的史宾格,呆萌的拉布拉多,矫健的哈士奇,憨态可掬的哈巴狗,每只狗狗都能融化你的心。狗狗如何看待世界,又是如何看待我们?它们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特殊能力?一切尽在《萌犬秘闻》。狗的秘密生活电影网友评论:看的生肉很累,但是狗狗作为人类千年以来的伴侣真的很可爱,也很伟大,themorewekonwdogs,themorewelovethem.原来训练的狗也是可以通过看是否是右撇子,逆时针纹路挑选哒,如果相反,那么可能就更适合一些创造性的工作了~solovely这部纪录片让你更加了解你的狗狗,更爱它们,你甚至可以从它们的视角来看看这世界。英国人还教你识别你家狗狗是不是个左撇子。每个养过狗的人都坚定相信,狗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小伙伴!是造物之神赐予我们的礼物——一种令人动容的来自其他物种的陪伴,缘于一种强烈的情感纽带。狗作为人类现今唯一的智慧型伴侣和助手,确实存在着非比寻常的能力。它的听力,嗅觉,感知远在人类之上。大自然里除了单细胞生物,很多生物在生存能力上和肢体感知上都有着人类无法比拟的天生优越性。狗看懂我们的肢体语言,能够预知我们的行动,而我们却对狗类一无所知。本片别名《萌犬秘闻》。狗和人一起进门时获取信息那一段,展现了狗神奇的嗅觉官能。她们大脑负责嗅觉的区域是人类的四十倍,能在进门的瞬间获取到之前一段时间以内的信息,也就是说,他们能通过嗅觉穿越时空!!特别棒至少养狗的都适合看更好地学会怎么正确爱狗子了解狗子非常推荐不管什么人群那怕你不爱狗试着去了解一个生命也是很棒的/?看了看大家的评论发现我看的好像不是这个?总之CCTV9《狗狗的秘密生活》狗狗是如何喝水,狗狗抖动身上水花时头会左右旋转180度,只能看到蓝色和黄色两原色,不同的吠叫声代表不同的情绪(6种),如何识别自家狗狗是左撇子还是右撇子。看完对自家狗狗更了解了一些。看完想拥有一只狗狗!天啊!太可爱了!看哭!真的是人类的好伙伴了!狗狗能看到的颜色是黄色跟蓝色喝水弄得一团乱是因为要卷进来喝鼻子湿湿的是自己舔的为了更好的接受空气中的气体分子爱狗狗!每个镜头都充满了人情味,科学的眼光带着慈爱,近距离的观察和亲密的对视也消除了画面内外的陌生感。几个叙述角度各有侧重,通过更新我们的观念,唤起的不仅是爱,更多是让人敬佩的与坚定的友谊#论跟着BDC补纪录片有肉吃#一期选一集系列第九期=v=汪星人也是很萌的诶这期的那个纳粹相关我也很想看啦但是时间有限的话感觉还是看点儿轻松的题材比较好←←????????右撇子、逆时针的漩涡代表沉着冷静;狗狗眼里的世界是慢镜头;狗狗鼻子前面吸气两边呼气;耳朵朝后代表焦躁不安……一些你不知道的狗狗的小秘密~拉布拉多小时候真可爱,长大就显得很upset的感觉。哈士奇好折腾是有原因的,体力充沛没处使啊!虽然最近网上流行吸猫,我还是一个dogperson!啊看到这些小奶狗,我也浑身散发出了让人变温柔的催产素,试想一下你的狗狗在抚摸中也被无限的旖旎柔光包围,这世界是多么的可爱。我要养一只拉布拉多!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BarbaraEpstein W.H.奥登 以赛亚·伯林 史蒂芬·杰伊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BarbaraEpstein/W.H.奥登/以赛亚·伯林/史蒂芬·杰伊·古尔德/伊丽莎白·哈德威克/瓦茨拉夫·哈维尔/罗宾·摩尔/玛丽·麦卡锡/安德烈·萨哈罗夫/戈尔·维达尔/迈克尔·斯图巴/派翠西娅·克拉克森/RichardEaston/詹姆斯·鲍德温/苏珊·桑塔导演:马丁·斯科塞斯/DavidTedeschi语言:英语地区:美国编剧:类型:纪录片上映时间:2014-02-14(柏林电影节) 别名:TheNewYorkReviewofBooks:A50YearArgument用户标签:纪录片,美国,马丁·斯科塞斯,Documentary,MartinScorsese,2014,Martin_Scorsese,2015片长:95分钟imdb编号:tt3510820AdocumentaryonthehistoryandinfluenceoftheNewYorkReviewofBooks.纽约书评:争鸣五十年电影网友评论:马丁爱纽约。生肉难啃。一个想法:打字机间的辩论可能是二战后时代的知识分子向世界证明自己存在的一种方式,这或者成为后来中产阶级(+)的Vogue(且不论这里的意识形态),就像今天的instagram/kinfolk.而现在,特别是2016年后,自由派可能已落伍。或者这个世界需要新途径和可能一些更革新的东西。最早知道NYRB还是因为他们出的那套平装书,打捞出不少经典。这片子别的也不用提了,看那么多大牌挨个儿出场早就泪眼汪汪(其实托宾戏份很多啊)~最感慨还是这么多人找到共鸣的瞬间。还有主编说只要我们付的起printer,我们就能出版任何想出版的东西,谁也拦不了我们。这精气神。没想到居然是14年标记的,当时好像的确对外国文学兴趣很大。全片在组织上没费什么巧思,估计因为是拍给目标读者,有点表彰大会,直白激进(如片中所说)的刊物应该也不少批评吧,这方面没有谈到。我一直以为奥登是很古早的人,没想到还有影像留存。PS:是在B站上看的。水平所限,没有特别看懂。但是看完后,记住了两个词,intellectual以及critic.里面提到了许多的政治事件,越南,人权,种族主义,女权主义,苏联,利比亚,占领华尔街。对我来说,此片政治性太强,文学色彩不够浓烈。更倾向于去看看《巴黎评论》。中规中矩的一部记录片:以《纽约书评》五十年庆典为背景,其中穿插着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核心思想也一直是白人精英主义所推崇的“自由”、“民主”等普世观念。相较于斯克赛斯其他电影而言,这部纪录片不论从选材还是视角上,都是平庸之作。1.不喜欢看是文坛撕逼,有时间口水战,还不如做点儿其他的…2.确实发现自己没文化,好多背景知识不了解3.导演你除了叫了一群名人来说话、念文章,还有把纪录片和文章,剪在一起,还干什么其他的了…4.味同嚼蜡的学界介绍片,不接地气前一小时撕逼撕得好无聊,后面37分钟才有料:书评撰稿人伯林、萨哈罗夫现身,蒂莫西加顿阿什回忆为书评写波兰及捷克革命的情形,当然也少不了哈维尔的身影,可惜罗伯特达恩顿只出了个名字,而桑塔格这女人霸占了好几分钟。导演找错了!美国严肃版编辑部的故事。老马不是将一个一个的事件和运动分开叙事,而是在默认大家已经了解这些内容的基础上,把事件全部剁碎了拌在一起,中间作者的回忆和编辑部的日常成为调料,只是如此组织编排的原因大概不是我看一次就能理解的。严肃文学50年。80几岁的BobSilver拧着脑袋说aslongaswecouldpaytheprinter,wecouldpublishanythingwewantandnoonecanstopus......看完纽约书评的纪念文章,再来看纪录片里的Bob,最感慨的是那股工作到死的美国式工作狂精神。当年没能赶上Becker的最后一课,幸好赶上了Silvers最后几年的纽约书评。14th啃英字。大牛时评回顾串烧。詹姆斯•鲍德温谈黑鬼一词,苏珊•桑塔格谈摄影之用,诺曼•梅勒遭女权抨击以及罗伯特•洛威尔自白至路终。主编罗伯特•西尔维斯,高出镜率。自由主义的左派知识分子大本营,试图抵抗时代里的浅薄与低俗,营造出独一无二的思想氛围,无处不不在的自由主义,争论即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