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已完结
类型:动作
主演:洼冢洋介 麻生久美子 杉本哲太 黑谷友香 吹石一惠 高桥和也 加藤雅也
导演:平山秀幸
语言:日语
年代:未知
简介:1638年,因不堪饥荒和针对天主教徒的压迫,日本爆发了岛原之乱,德川幕府派遣十二万大军征讨,大败天草四郎时贞(洼冢洋介饰)统率的岛原军,以妖术闻名的天草在临死前令幕府来将陷入狂乱。多年以后,德川家康的三子、当世将军的叔叔、有南海之龙之称的德川赖宣在打猎时遇见还魂归来的天草以及其侍女(麻生久美子饰),天草怂恿赖宣用实力夺权,并向其展示了借用女性身体为媒介令死者复活的魔界转生之术。天草收集女性做为转生法术载体,将柳生一族拖入了此事,柳生十兵卫(佐藤浩市饰)与天草复活的昔日同门荒木又右卫门恶战并斩断其一臂。天草将宝藏院胤舜、柳生但马守宗矩和宫本武藏等高手先后引入魔界,与柳生十兵卫展开连番搏杀…
备注:已完结
类型:日剧
主演:上川隆也 栗山千明 永井大 宫﨑香莲 梶原善 甲本雅裕 户田惠子
语言:
年代:未知
简介:分析鉴定员们收集来的“遗留品”“遗留物”等,确定具有决定性的证据。直到逮捕犯人。这部电视剧的主人公・系村聪(上川隆也)采取与那种现代科学搜查理论所不同的方法来追捕犯人。他所根据的是被害人遗留下来的“被害品”。从孩子时代就特别珍惜的玩具呀,平时从不离身的东西之类……这是因为“被害品”上残留着被害人的爱,最重要的是它残留着被害人最后的信息。主人公系村不拘泥于案发现场,而是观察被害者家里和工作场所的东西,听取被害人家人的回答来推测被害人的人性。最终使被害人不为人所知的一面浮出水面,连接出只用科学搜查方法查不出的犯人的一面。“被害人为什么会被杀?”系村通过被害人留下的各种遗留品来听取被害人最后的“声音”。《遗留搜查》第五弹回归,本季加入新成员梶原善。在第一集2小时的特别篇中,特对室成员要破解的是文物局女性命丧岩壁的案件。到达命案现场的糸村,为了收集遗留物,二话不说攀岩!拍摄地点位于滋贺县境内山中的攀岩胜地。上川隆也将首次挑战高度超过20米的攀岩
备注:已完结
类型:纪录
主演:邓小平 李光耀 张艺谋 杨小凯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吴敬琏 松下幸
导演:曾捷
语言:汉语普通话
年代:未知
简介:《激荡•1978-2008》以编年体的形式,重述了中国改革开放1978年到2008年的重大经济事件:1979年看袁庚如何种好蛇口这块改革开放的试验田;1984年看王石们如何踏准步点,跨入中国的“公司元年”;1990年看中国如何启动证券交易,发展资本市场;1999年看中国如何融入世界,走向新千年;2003年看中国房地产也如何一飞冲天,面临考验;直至2008年看中国人民如何跨越新险阻,以回溯与展望进入下一个激荡三十年。为了更好地体现口述历史的节目价值观,精准地还原中国经济史的细节,《激荡•1978-2008》采访了诸如参与国家经济政策制定的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1978年随邓小平访日记录开放进程的摄影记者钱嗣杰、质量万里行的组织者、创办者,原《经济日报》总编艾丰、著名美籍华人摄影家刘香成、曾与老记者穆青共同采访撰写《风帆起珠江》的“民间智库”王志纲、以连书4篇内参扳倒禹作敏的原《法制日报》天津站站长刘林山等“见证者”,他们口述亲历的经济事件,以媒体人与学者特有的冷静、客观观察历史真相,并在采访中首次披露大量细节始末,给予观众重现历史的真实感,完成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史的宏伟拼图
备注:已完结
类型:纪录
主演:叶开 周国平 郭初阳 钱理群 李玉龙 蔡朝阳 童蓓蓓 何易 邓康延 陈
导演:邓康延
语言:汉语普通话
年代:未知
简介:2013年9月9日至9月13日,十集电视纪录片《盗火者:中国教育改革调查》将在凤凰卫视中文台《凤凰大视野》首播(1-5集),播出时间为周一到周五每晚20:00。本片由深圳越众影视公司、深圳市越众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制作出品,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凤凰卫视首播之后,本片随后将登陆中国教育电视台、重庆卫视等电视频道。具体播出安排:凤凰卫视中文台《凤凰大视野》9月9日(周一)晚20:00《重回人的语文》9月10日(周二)晚20:00《天梯》9月11日(周三)晚20:00《守望乡村》9月12日(周四)晚20:00《大学大学》9月13日(周五)晚20:00《公民》第二天下午16:30重播第一集:《重回人的语文》什么是语文?它不该是枯燥得让人想烧掉的课本,也不是考卷上的标准答案。语文是语言背后的思想和灵魂,它教会人如何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然而,今天的语文课,质量已经岌岌可危——在上海,《收获》杂志主编叶开发现,女儿正在成为垃圾教材和病态课堂的受害者,他奋笔疾书,决心以一己之力《对抗语文》;在江浙,20多位一线教师自动集结,他们致力于给小学语文课本“挑错”、“找茬”,并自觉探索“现代公民理念下的语文教育”;在民间,学者们回到民国,向老课本汲取言语的力量和人性之美……种种努力,都是为了恢复语文的本义——人的语文。第二集:《寻找马小平老师》2012年1月16日,深圳中学语文教师马小平因患脑癌去世,北大教授钱理群惋叹:马小平是他所识教师中“最具世界眼光”、“可以称得上教育家的人”;同年,官方组织的“寻找最美乡村女教师”活动在央视高调飘红,与此同时,由民间发起的“寻找活着的马小平”却在教育界引发了更深刻的感动。有评论说,“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的寻找,耐人寻味”;马小平是谁?一个普通中学教师如何燃烧生命,照亮了他的人文讲堂?摄制组依次走过湘潭、东莞和深圳,学生、同事、朋友、女儿……众人动情的讲述中,马小平的形象渐次丰满,我们最终发现,他,正是我们时代所需要的师者。马小平走了,“活着的马小平们”正在走来,他们将带着我们的孩子找回人的尊严,找回教育的尊严……第三集:《呵护童年》法国教育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华德福,一种源自德国的教育,一种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没有作业,没有考试,它是学园、花园、菜园和家园,它“呵护孩子完整的童年”。九月,开学的季节,陪伴两个被体制教育折磨得疲惫不堪的孩子,杭州独立教师郭初阳走进成都华德福学校,为期一周的“试读”和“陪读”,孩子们将体验主流教育之外的另一种童年;而郭初阳,这个现行教育体制的质疑者,将为我们解读华德福教育的种种细节,并探寻它与主流教育接轨的可能性。孩子们是否会选择华德福?家长的选择又会是什么?无论结局如何,“还孩子一个美好童年”的命题,已经无可回避。第四集:《天梯》一代一代的中国人笃信:知识改变命运。然而今天,寒门子弟藉以改换门庭的那道阶梯,正在发出断裂的声音——他们,是5800万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弟;他们,是挣扎在贫困线上的800万山乡孩子;在垄断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超级小学、超级中学的大门外,他们逐年流失,转而出现在田间地头,或者打工者拥挤的列车上;他们,是游走在城市边缘的蚁族群落,空有一张大学文凭,却既无力“拼爹”,又没能掌握起码的谋生技能……究竟是什么,让寒门学子的人生道路越走越狭窄?国家的转型在加剧,而个体命运的转型,却似乎陷入了停顿。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已成为中国社会不能承受之殇……第五集:《守望乡村》乡村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根。改变乡村落后的基础教育,恢复乡村文化生态,需要民间力量具体而微、坚韧不拔的长期介入——在晏阳初的故乡,立人乡村图书馆在一所普通的乡镇中学扎下根来;在陶行知的故里,德胜鲁班木工学校向农家子弟敞开怀抱……他们不约而同地践行着陶行知、晏阳初们的信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眼下,他们能够改变的,或许只是一个孩子,一所学校,一个乡村;但是,他们不约而同地相信,欲温暖世界,必先擦亮一根火柴。守望乡村,让穷孩子也能仰望星空。第六集:《大学大学》英国教育家怀德海说:在中学阶段,学生应该伏案学习;在大学,他该站起来,四面张望。2005年,诗人王小妮以一名大学教师的身份走上讲台,在那些年轻的面孔上,她读到的是困惑、迷茫、贫乏、冷漠……12年的应试教育把他们压成了扁平状,他们缺乏常识、自私、现实,对周围世界漠不关心;严峻的就业形势压抑了他们的梦想,他们无力“站立”,更谈不上“四面张望”……刘道玉、钱理群、陈丹青、张鸣、周孝政、熊丙奇……大学里的智识之士纷纷诉说体制之痛:官本位、学术腐败、钱权横行……,积习与流弊的漩涡中,人文精神消失殆尽。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大学?!第七集:《在路上》上世纪八十年代,樱花盛开的武汉大学,最早释放出中国高教变革的积极信号——学分制、双学位、贷学金……一系列闪动着人文、人性光辉的改革举措,让刘道玉赢得了“武大的蔡元培”的美誉;时隔20年,在举步维艰的泥潭中,中国高教改革的探索者再次出发了——2012年9月,修成正果的南方科技大学正式开学了——当理想遭遇现实,朱清时,这个理想主义的校长能否将他领军的“去行政化”改革进行到底?被打上“试验”标签的莘莘学子们,如何开始他们全然不同的大学生活?珠海联合国际学院,一所潜水七年的“内地与香港合办大学”近日浮出水面,许嘉璐评价说:“UIC已经跃升为清华、北大级的大学”;校长负责制、教授治校、全英文教学、浸会大学的文凭……“洋大学”的冲击波,能否对内地高校产生“鲇鱼效应,”倒逼国内的高校体制改革?第八集:《课堂风暴》没有讲台,老师“靠边站”,学生三五成群簇拥在黑板前,边写边讨论,教室门洞开,参观者络绎不绝——偏居鲁西南乡村的杜郎口中学,一度因教学质量太差险些关门,如今却以独特的“学生自主课堂”闻名教育界。专家评论说:“杜郎口模式”是课堂模式的革命性变革,是素质教育的希望之路;质疑的声音说:杜郎口并未摆脱“应试”的窠臼。在民间,“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宣称要“点燃思想的课堂”,在各自的教室里,一线教师们掀起了一场不同于杜郎口的学习的革命;体制并非铁板一块,或许,此起彼伏的课堂风暴,将为中国教育吹出一片明朗的天空。第九集:《在家上学》面对教育的现实困境,有人迎战,有人妥协,有人则选择逃离。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无需去学校,客厅是他们的教室,父母是他们的老师,他们自主安排时间和课程,他们中的大部分,不打算参加国家统一的中考和高考;而在现代版的私塾,“中西合璧”的教育正在打造着另一批孩子,私塾的开创者,多半是“在家上学”的成功者,他们认为,他们的成功可以复制。支持者说:在家上学有利于个性培养;反对者说:孩子需要朋友,独自在家无法实现“社会化”;有关部门说:在家上学违反教育法;教育专家说:社会应让在家上学合法化……无论如何,在民间,形形色色的新教育正在生长。它们的未来,或许远比我们所能理解的更丰富,更深远……第十集:《公民》美国现代公共教育运动之父霍拉斯曼说:建共和国易,造就共和国公民难;有识之士指出:缺乏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先进国家最大的差距。在西方主流社会,公民课程已经运行了几百年;在中国,1949年之后,公民教育戛然而止。2012年,在深圳,央校校长李庆明突然被“下课”,他在央校的公民教育实践,吸引了舆论的眼球,也让他备受争议;在南京,律师崔武走进校园,以一只苹果为道具,向小学生们诠释“公民”的内涵;在上海,复旦大学研究生吴恒利用互联网,一次一次向公众演绎着“公民责任”的空间……公民教育,何时堂而皇之地走进中国的中小学校
备注:已完结
类型:喜剧
导演:金子修介
语言:日语
年代:未知
简介:蔚蓝的天空,一架银鹰正从日本飞往香港。机舱内,导游小姐真美子和旅游团的成员们谈笑风生。有个叫安东的旅客却置身于这喧闹声之外,聚精会神地看着当日的报纸。“香港的珍宝——国际象棋的‘国王’与‘王后’在大阪举行的香港博览会上被盗”一行大字跃入眼帘,安东顿时心虚地看了一下放在脚下的皮箱。真美子在机舱走道上不慎撞上迎面而来的安东,安东却主动向真美子道歉。望着安东那英俊的面孔、潇洒的举止,真美子产生了好感。香港机场。安东拎着皮箱匆匆而行,被私人侦探大石悄悄地跟踪上了。原来安东是受人雇佣特地去日本盗窃“国王”与“王后”的,但他交给黑帮头子的只是一只空盒子。他声称等拿到全部现金后,再交出“国王”和“王后”,对此黑帮头子恨之入骨。真美子对大石的侦探行为一无所知,反而对他产生了怀疑。她抓住大石要他去警察局,被大石无意中推入河里。安东赶到将真美子救出。真美子对安东产生了爱恋之情,含羞地答应了安东的约会。在灯火辉煌的公园里,真美子看见安东向她走来,立即微笑迎上去。谁知安东一下子扑在她身上,把一张卡片悄悄塞入她包里,嘴里断断续续地说道:“王后在……日本……国王在……”。真美子不解其意,惊慌地推开了安东。只见安东胸前一片殷红,仰面倒地死去。这时,一直跟踪安东的大石看见两名杀手正朝真美子走来,他当机立断拉着真美子跑进一家戏院后台。真美子这一下又误入正在演出的魔术舞台,魔术师即兴对她进行了催眠术。不料,真美子从此丧失了记忆力。大石询问她安东临死前说了什么话,她茫然摇头,甚至连安东是谁都不知道了。大石欲把真美子带回日本。真美子听见回日本,梦呓似地说道:“王后在……日本……”大石追问在日本何处,真美子又陷入了梦境之中。杀手们追踪到日本,抓住了真美子,威逼她交出安东给她的东西。大石略施计谋救出了真美子。与此同时,保险公司的调查员冰室也在追究“国王”与“王后”的下落。经过一番周折,真美子拿到安东在火车站寄物箱的钥匙,打开箱门,终于发现了“王后”。真美子兴高采烈。可好景不长,真美子又被歹徒抓获,她奋力搏斗,才逃出虎口。在一场混战之中,神志恍惚的真美子下意识地重复着安东的话:“国王……在三湾……阿丹大楼……706……”大石闻后大喜,立即与真美子乘飞机飞往香港。当他俩风尘仆仆地赶到阿丹大楼706室时,“国王”已被先到一步的保险公司的冰室拿到。大石使计又夺回了“国王”。当“国王”与“王后”并列放进那只空盒子时,真美子高兴地叫了起来。杀手们蜂涌而至,把大石与真美子围困在高空竹架上。真美子愤怒地把“国王”与“王后”扔向歹徒。为了抢这对珍宝,歹徒们先后从高空竹架上坠落地面。最后,冰室拿到“国王”和“王后”,送到保险公司。真美子丧气地拿着那只空盒子,从中发现了一封信和一串钻石项链。这是五十年前英国王子查尔斯给他心爱姑娘的礼物,可由于战争缘故,没能及时送到姑娘手中。如今,真美子和大石了却了一对相爱而未能结合恋人的夙愿。经过魔术师的又一番催眠术,真美子恢复了记忆,却又把寻找“国王”和“王后”的这段经历忘却了,在大石耐心地启迪下,真美子终于认出了他,两人互吐衷情,携手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