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艾米莉·莫迪默 伍迪·哈里森 凯特·玛拉 本·金斯利 爱德华多·诺列加
导演:布拉德·安德森
语言:英语 俄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艾米莉·莫迪默/伍迪·哈里森/凯特·玛拉/本·金斯利/爱德华多·诺列加/托马斯·克莱舒导演:布拉德·安德森语言:英语/俄语地区:英国/德国/西班牙/立陶宛编剧:布拉德·安德森/WillConroy类型:剧情/悬疑/惊悚/犯罪上映时间:2008-01-18 别名:新东方列车谋杀案/横穿西伯利亚/西伯利亚大铁路用户标签:悬疑,犯罪,英国,惊悚,2008,英国电影,东方列车谋杀案,电影片长:111分钟imdb编号:tt0800241美国夫妇罗伊(伍迪·哈里森WoodyHarrelson饰)和杰西(艾米莉·莫迪默EmilyMortimer饰)坐火车从北京到莫斯科度假。在车上他们认识了西班牙小伙子卡洛斯(爱德华多·诺列加EduardoNoriega饰)和美国姑娘艾比(凯特·玛拉KateMara饰)。当火车在西伯利亚小镇伊尔库茨克停留时,罗伊因贪恋观光而误了火车,卡洛斯和艾比决定与杰西在下站的伊兰斯基一同等待罗伊乘下班火车赶来。风流的卡洛斯很快便向杰西发起了追求攻势,使本来单纯的观光之旅变得复杂。而下一位与杰西夫妇同车厢的旅客竟是俄罗斯缉毒警官格林科(本·金斯利BenKingsley饰),随着事态越变越诡异,罗伊夫妇发现自己已深陷危机…… 本片获西班牙高迪奖最佳艺术指导和最佳电影剪辑奖及最佳摄影、最佳外语、最佳音效和最佳特效四项提名,并获美国科幻、幻象及恐怖电影协会土星奖最佳女主角(艾米莉·莫迪默)、最佳国际影片及最佳男配角(伍迪·哈里森)提名。穿越西伯利亚电影网友评论:罕见的以K19这趟神奇的“东方号”国际列车为背景的剧情片,在这个人为制造的三不管小环境中,现实中发生的故事远比本片中展现的一鳞半爪还要离奇生动。仅仅背景与环境加持分就想给4星了,当然电影本身也是中上水平,情节推进速度较慢,也没多少悬念,但几位演员的表现力补足了缺憾,结尾也是很有意思的你觉得是个套路电影,结果不按套路出牌。。以为西班牙帅哥要杀掉女主老公,再对女主先奸后杀,结果不知道怎么就被女主干死了。。以为大叔来破案的,最后拆穿女主谎言将女主绳之以法(这好套路)。。结果火车不知道啥时候分家了,大叔联合黑帮还让傻X女主跑了。。PS:看了这片谁TM还敢坐这趟车了,太黑开篇部分氛围营造挺好,50分钟以后情节才开始变得紧凑紧张,特别是那个老警察出现之后步步紧逼,戏的张力立马显现。50分钟之前实在是无聊且漫长,而且有故弄玄虚之感,比如男一号的莫名失踪,到后来都没有给出一个好的解释。驴友故事,爱老火车的丈夫和爱摄影的妻子,遇到西班牙色狼,杀死色狼和追踪毒贩两天线索交织一起,情节和结局都很无聊。唯一可看的恐怕就是火车和风景了。结局让被打的女友找到了钱,多无聊。不如让当地的老头或孩子捡到更有趣“美国夫妇罗伊(伍迪·哈里森WoodyHarrelson饰)和杰西(艾米莉·莫迪默EmilyMortimer饰)坐火车从北京到莫斯科度假。”唉上周末打电话去北京订票,票卖光了...只能借电影望梅止渴了所以还是美国教会爱心夫妇全程开挂,战天斗地灭黑帮哈。这份潜移默化压倒性意识形态渗入式洗脑,俄国人民该清醒当年为什么输了这场冷战吧。看得很不高兴,要不是为个个都是我喜欢的演员,真想只给一星呢。不知道为什么豆瓣分值这么低!明明很好看,有中国元素,很亲切嘻嘻,剧情有很多反转,以为会死的没有死,以为是大boss的其实是炮灰。最后katemara的黑色眼影造型非常朋克!超级棒的一部电影。情节在变成凶杀之前其实很好看,暧昧细节和日常对话融合得很自然,这么快勾勒出人物性格还是挺难得的。然而有人死了往后就越来越瞎扯了……看完只剩一个想法:那个教堂在哪里……悬疑部分用力过猛,留下很多线索,没有处理清楚。感觉太想出乎欢迎人的意料了,有些事件太突然,很生硬,不是很合乎逻辑。人性刻画上也不一致,男主傻善甜,其它人都有明显的恶。前半段漫长无趣。后半段精彩不断。这片子应该叫《一个不忠女人的西伯利亚之旅》,后半辈子纠结是跑不了了。要是被强奸到一半,再杀死卡洛斯,效果更好!为不忠付出更多的代价!这个片子在电视上的名字叫新东方快车谋杀案,暴力血腥程度完全超过了我的承受范围,我还在想这版的改编除了在火车上,没有和原著一样的地方啊。啊,血腥程度真人生阴影。地理和环境因素决定了俄毛的过去,现在,也许还有未来,任何在他国证明成功的社会实验都无法在毛国完全复制。两位主人公自帝都到莫斯科的穿越之旅,有生之年很想走一遭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斯坦利·贝克 杰克·霍金斯 厄拉·亚科布松 迈克尔·凯恩
导演:赛·恩菲尔德
语言:英语 Zulu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斯坦利·贝克/杰克·霍金斯/厄拉·亚科布松/迈克尔·凯导演:赛·恩菲尔德语言:英语/Zulu地区:英国编剧:赛·恩菲尔德/JohnPrebble类型:剧情/动作/历史/战争/冒险上映时间:1964-06-17 别名:战血染征袍用户标签:英国,战争,非洲,祖鲁战争,英国电影,1964,历史,1960s片长:138分钟imdb编号:tt0058777本片讲述19世纪末英军在非洲的一处要塞人手不足,但遭到成千上万当地土著祖鲁人的进攻。祖鲁族是非洲最善战的民族,与英军发生激烈交战。英军顽强抵抗,最终以小胜大。祖鲁战争电影网友评论:1964年的英国电影,描述在中国第一次鸦片战争39年后,装备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后膛枪和火炮的英军,居然被主要装备的是长矛和牛皮盾的南非土著部落祖鲁人袭击,被杀了1600多人,而一个叫罗克渡口的地方的100多个英军却守住了阵地的故事。由此可见清朝晚期清军战斗力之差,比非洲土著都弱太多了。8/10。比想像中好,基本无冷场。影片的切入点很规矩,即没反思侵略行径也没丑化土著人或美化杀戮,重点是展现军人(不分敌我)战场上的成长经历及相互敬意从而避开了风口浪尖。也提供了一本祥细战术指南,英兵:集中伤员、三人一组、设牛阵、叠堡垒。祖鲁:试探火力、形成包围、败在给敌人以喘息之机。4000祖鲁人围攻100英国人的教区。军二代英军长官由于首次战斗无经验,把指挥权交给工程师老兵。和平主义者牧师父女极力要求撤军,被马车送走。装病伤员在战斗中展露战士本色。英军在工程师老兵指挥下凭借武器、战术和勇气取得艰难的胜利。面对胜利,英军长官感到羞耻,老兵说这就是他改行的原因。"我曾爷爷跟沃尔夫打过魁北克战役,我爹跟威灵顿打过滑铁卢战役,哼哼,我是新兵。""我也是新兵。"两个新兵就这样带队抢走了11枚VC,令人发指。MC年轻时真心貌美如花,而且腔调十足,证明要当个指挥官,哪怕是副的,也需要至少喊两天不会哑的好嗓子。此外装逼也很重要,装得比较好的是皇家工兵1964年,曾经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经历了德国发起的两次挑战后,虽然在美国的帮助下打赢了世界大战,但已经日薄西山,奄奄一息,各殖民地纷纷独立。这时候,英国希望这部电影能勾起国人对往昔的记忆,不忘先辈创业的艰辛,这就是电影不讲之前祖鲁人大败殖民者的故事,反而写现代枪械屠杀落后民族的事前面的铺垫还是比较的冗长,不过真的开始战斗场面了,就非常的精彩。100个英国散兵游勇对4000个祖鲁战士,英国士兵是训练有素而祖鲁战士也是骁勇善战,对英国士兵的刻画尤其的细腻真挚,约翰.巴里的配乐也为本片增色不少。PS碟的导评做的非常好中文翻译也很到位,改日要仔细在听一遍导评。一边是抗击侵略的英勇士兵,一边是浴血奋战的坚韧士兵。这不仅仅是两个国家的战争,也是两个文明的争斗,结局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不过,他们都是勇敢的人。虽然是几十年前的电影,没有炫目的特效,但是情节毫不逊于现在的电影,甚至强于它们。①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直到最后出现在天际线,临战紧张气氛逼人而来②在那个年代,排枪交替射击阵型的弹幕屏障也是风头无两③临危受命,一战成名④可以想象清末中西战争的模样:个别战役也许互有胜负,但整个战争不会有第二种结果反映了祖鲁人的勇猛和智慧同时也表现了英国人自己的勇敢和反思,演得最好的自然还是StanleyBaker和MichaelCaine,尤其是Caine,在片中由一个军人世家出生的优雅公子哥转变为真正英勇的军官真实事件改编,虽有过分美化英军的一面,但对祖鲁狂战士们的骁勇善战、悍不畏死的精神,同样也做出了正面的解读。影片场面宏大、色彩极佳,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反应那场发生于19世纪末英军vs祖鲁的电影佳作。4000头擅长唱歌跳舞的祖鲁猩猩vs100名英国绅士,猩猩们跳舞消耗了80%体力、唱歌又消耗了19%体力,所以打仗就剩1%体力了。就算再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各种细节上也瞎改得太离谱了吧04/05年的“世界军事”杂志上也看过这场战役的介绍,红衣军以少胜多,两位指挥官一战成名!将军有战术,有精神,有智慧,有勇敢,贯彻了自己的目标,这才是军人和一个将军应该具有的素质!
备注:已完结
类型:恐怖
主演:凯特·贝金赛尔 马特·狄龙 维拉·法米加 安吉拉·贝塞特 大卫·休默
导演:罗德·拉里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女记者瑞秋(凯特·贝金赛尔 Kate Beckinsale 饰)从线人处获得了一份情报涉及政府一次相当不光彩的行为在丈夫雷(大卫·休默 David Schwimmer 饰)支持下刊登了这起新闻报道。政府最终以泄露国家 机密的罪行将瑞秋推上被告席,主审该案件的则是自负的检察官帕顿(马特·狄龙 Matt Dillon 饰)。在法庭上,面对帕顿的层层逼问,瑞秋坦然地叙述了整个事件的前前后后,公众心中的天平也开始往瑞秋方面倾斜,但是艾伦坚持要求瑞秋必须说出资料的提供者是谁,瑞秋逐渐地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艾伦开始向舆论和瑞秋的家人施加压力,而雷也渐渐地抵抗不住国家给予的压力,建议瑞秋屈服于国家。但瑞秋向雷表达了自己的坚持:真相至上。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索拉·伯奇 布兰特妮·斯诺 艾迪·凯伊·托马斯 克里斯汀·拉蒂 迈克尔
导演:AshChristian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这是一个脱离正常节奏的纽约家庭的故事。原本这是一个放纵、不自爱而又矛盾重重的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问题,有不能为别人所知的阴暗面。(例如父亲有年事已高,大儿子虽然刚刚结婚仍寻花问柳,二儿子是个禁欲的同性恋,三儿子与他的嫂子暧昧不清)然而伴随着机缘巧合,他们的秘密都渐渐浮出水面。是放弃还是重头再来?他们最后又该何去何从?皮图尼亚一家电影网友评论:神经病一样的情结,但是又觉得说得过去,因为每个人的性格仿佛都还挺自洽的。内心敏感的小gay真让人心疼,喜欢上的男人又却是帅了完全就是center设定。其实我觉得这个片子讲的是一个关于starve的片子,无论是starveofloveorsex,都是撑不下去的讲了一家人各自的故事,父母的晚年危机,孩子们的感情纠葛,压抑在人性中的痛苦和欢愉,就像里面的一句台词,weareallstucked,在人生的泥沼里深陷。故事结局出人意料,悲观的时候可以看一看,对比之后会发现,没有什么不可能,没有必要活在别人的眼光里。疯狂跳线的一家子,跟“RoyalTenenbaums”有点像。节奏如果快1/3应该是部好片,现在却拖泥带水松松垮垮,再好的卡司都白瞎了。MichaelUrie“丑女贝蒂”的角色太深入人心,以至于我总忍不住幻想他1秒钟变Marc...好混乱的一家,虽然很荒唐,我想着就是真是的人类,然而由于世俗的压力,我们都在伪装,强颜欢笑,尤其是压抑的天朝,soweird,home,projector!比想像中的好看~演員還不錯!父+母;大哥+大嫂+二哥;夫妻+小弟.三條線其實不算多,但全部攪在一起,顯得劇本節奏混亂,有誠意但明顯心有餘力不足.形色各异的一家人,这样的设置也不少了,但这种有贼心么贼胆的故事和拖沓的叙事节奏却真心无聊。人物都在表面,满脸猥琐却都是生活的胆小鬼。鄙视之。一开始实在是混乱的不想往下看。。看到后面慢慢看出了一些主题,每一个荒唐的人生观背后都是被束缚,得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产生的偏激行为。每个人应该都有生理,心理,精神疾病,只是程度不同。表象下的我们其实和这混乱的一家人无异呀。寻找自我永恒主题,就是结局太完美〜''''Lookonthebrightside.We''llallbedeadbeforelong.''''我亲爱的Urie终于演攻了、、虽然是个bisexual。。。就好像自己爱的人不能让别人压一样哈哈哈哈其实理清了之后,这八个人组成的家庭并不混乱,只是一对同性恋,一对冷血人,一对老年病,一对正常人就像影片结尾安排的,一切放“错”的人和物最终都会回到它应有的位置,但是事实真的可以这样吗?…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伊桑·霍克 艾德·哈里斯 米拉·乔沃维奇 约翰·雷吉扎莫 佩恩·拜德格
导演:米歇尔·阿米瑞亚德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导演:米歇尔·阿米瑞亚编剧:米歇尔·阿米瑞亚德/莎士比亚主演:伊桑·霍克/艾德·哈里斯/米拉·乔沃维奇/约翰·雷吉扎莫/佩恩·拜德格雷/更多...类型:剧情制片国家/地区:美国语言:英语上映日期:2014-09-03(威尼斯电影节)/2015-03-13(美国)片长:97分钟又名:混乱/AnarchyIMDb链接:tt3093522 《辛白林》剧作本身就充满争议,作为莎翁晚期的一部喜剧,约成书于1610-1611年间。这个关于“爱,背叛和复仇”的故事,喜欢的人将其奉为经典杰作,不喜欢的则认为情节线索安排混乱,纠缠一团。片中,辛白林(伊桑·霍克)作为飞车党老大,与警察交火不断,与此同时,女儿伊莫金(达科塔·约翰逊)为自己的荣誉和生命奋斗,妻子和儿子则阴谋占领他的毒品帝国。 影片在威尼斯电影节公映,《综艺》杂志赞扬了演员的表演,及略带伤感的画面和场景设计。对于继《哈姆莱特》之后再度改编莎翁作品,导演阿尔梅达表示,莎士比亚的作品始终是各位影人的灵感源泉,“上IMDB查查莎士比亚,他的引用次数比任何编剧都多”。 辛白林电影网友评论:其实剧情也没有其他人说得那么杂乱无章,毕竟莎士比亚的名作摆在那里,怎么改都差不到哪里去,狠毒的皇后、受摆布的国王、女扮男装的梗……这些元素都很莎士比亚。可惜,这电影烂在了改编,现代元素和古典元素的不可溶的结合,啃得很不是滋味,难以消化,导致电影很假很奇怪。致敬原著,外加女主很美。粗粝的黑帮情节、古典华丽的台词、色彩鲜亮的画面,混合在一起有一种奇异的荒诞感。人物众多,最后各种因缘巧合,坏人得恶报,好人大团圆。莎翁是在炫耀编织人物关系和剧情巧合的才华吗?整部剧最触动我的是公主自己用刀割破手臂的一幕,那一刻不禁心疼起这个坚贞的姑娘。品质上她男朋友差她太多。改编cymbeline这么尴尬的戏也是难为人军火商和受贿警察的设定不错格局感觉跟韦登前两年搞的muchado差不多小众独立片调调(不过没有韦登嗲)其实cymbeline这么一出problemplay要是像巴兹鲁赫曼的罗朱那样往极端风格化走应该也是非常带感的看的时候觉得自己根本不懂英文。其实这部戏在我2014年的Towatchlist上,如果那时就看就可以早点认识DakotaJohnson了。虽说这部片比较荒诞,莎翁的戏剧改编成现代版搞到不伦不类,甚至剧情发展根本不适合现代的情况,但超强卡司还是可以一看的。尽管这是莎士比亚的晚年喜剧,被导演米歇尔改编后,跟喜剧没一毛钱关系了。难为了伊桑·霍克、哈里斯和米拉·乔沃维奇三位大咖卖力的表现着演技。相对比而言,国产片的改编力度还不够啊。啥时候咱也能把《西游记》《红楼梦》改编成现代版,才算跟上了人家的节奏。4.4分影片在威尼斯电影节公映,《综艺》杂志赞扬了演员的表演,及略带伤感的画面和场景设计。对于继《哈姆莱特》之后再度改编莎翁作品,导演阿尔梅达表示,莎士比亚的作品始终是各位影人的灵感源泉,“上IMDB查查莎士比亚,他的引用次数比任何编剧都多”。正因为影片大量大量地引用了莎士比亚的原句,造成了声画的不和谐、画面的不舒适。旁白出现的位置都特别生硬,与影像本体脱线得十分严重。虽然尊重原著,也看得出花了不小的功夫将莎翁的作品现代化,但完全没有原本的幽默和喜剧色彩,而且略显拖沓。《辛白林》:(6.0)2014版。想起来2000年那部哈姆雷特,也是现代背景的老剧本。拿现在的话讲就叫违和。改编之名徒有其表,只是把老的故事硬套上现代社会,却又没有任何出彩的新观点、新手法。真的看这戏还不如去看《夜宴》呢。在imdb只有3.8分的超级烂片(在所有国家都没上院线),表演僵硬,对白脑残,这个导演一向就是个不入流的文艺装逼犯。其实所有莎翁改编的电影几乎都是催眠大闷片,无一例外(莎翁剧作本身确实是永恒经典名著)改编自莎士比亚晚年的作品,我不喜欢原著,比莎最红的那几本差远了。莎士比亚的东西永远都是一个感觉:他真能编。电影很一般,女主《五十度灰》那个,提醒一下大家,这次就没有清清白白做人了。没看原著,但感受到这片铁打的是喜剧,看到第10分钟忍不住笑了出来…这文绉绉的台词配合场面…加上古典乐的原声,我怀疑自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两分是给淫贱dan和五十度灰女主的演出。看了1分钟我先是怀疑自己英语水平,其次考虑是不是这个版本的蓝光字幕太渣,再次在想莫非他们说的不是英语?最后才知道,原来人家照搬了莎士比亚台词。。。尼玛。。。真的看不懂。。。